欢迎访问仙桃文明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典型 > 身边好人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时间:2020年01月08日 来源:仙桃日报

  “在姑,又去包盐蛋啊,帮我带点回来啊。”“好嘞,您放心。”12月29日,63岁的杨在姑刚照顾完婆婆,便匆匆踏上了去往沙湖盐蛋厂的路,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由于不会骑车,从沙湖原种场山港分场到盐蛋厂,来回接近5里的路程,杨在姑只能步行前往,她一边走一边和邻居打着招呼,笑容爽朗。

 

  这样忙碌的一天,是杨在姑多年的日常生活。

 

  一幢灰白色平房,在两侧新起的二层私房包夹下显得格外破败,木头大门上插着一根竹竿作为门锁。一张竹床,一张木桌,四把椅子,一台搁置已久的饮水机,全部杂乱的摆放在大堂里,通向后院的房门被几块木板挡住,但地面却整洁干净。狭窄的厨房里,一座土灶占据了大部分面积,液化气罐、水桶等堆在角落,光从瘦小的窗里射入,虽是正午,厨房里却仍旧一片昏暗。

 

  这就是杨在姑一家人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也是支撑杨在姑走到现在的动力。

 

  上世纪70年代,杨在姑父亲去世,好在1981年,杨在姑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

 

  1982年,杨在姑与丈夫结婚后迎来了自己孩子的降生,她满心欢喜地看着这个小生命,对未来充满了遐想。

 

  但在孩子仅仅只有一岁时,丈夫因患癌症去世,给了杨在姑巨大的打击。随后父亲与公公也接连去世,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杨在姑身上。一边是年老体弱的婆婆与母亲,一边是年幼的儿子与4个小姑子、1个小叔子,杨在姑没有逃避现实,她拖着病体,默默扛起了“顶梁柱”的责任。

 

  2001年小孙子出生后,杨在姑便离开了打工十几年的武汉子松集团,回到沙湖原种场,开始了照看婆婆与小孙子两点一线的生活。

 

  多年的辛苦劳作,让本就患有慢性病的杨在姑更加羸弱,紧绷的心神稍一松懈,杨在姑便病倒了。

 

  2002年初,杨在姑感到身体总是很疲倦,便前往沙湖原种场卫生院问诊。医生在检查过后怀疑是癌症,建议杨在姑前往武汉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在确诊为癌症后,杨在姑进行了手术治疗。

 

  做完手术后的杨在姑,一年多身体无法动弹,但由于孩子们都在外打工,虚弱的杨在姑只能独自照顾自己与婆婆,杨在姑说:“当时菜都没法做,只能每天在电饭煲前守着,饭煮好了就和婆婆一起吃点。”

 

  村里人在得知了杨在姑家里情况后,帮助她申请了低保,面对大家伙的关心,杨在姑也红了眼眶:“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事,我不想因为家庭困难麻烦村干部,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关心。”

 

  乡里乡亲对于这个坚强的媳妇也是交口称赞。分场会计鲁志群介绍,今年分场里进行土地平整,一条生产路要经过杨在姑的菜园子,热心快肠的她,二话没说就将自己长势很好的菜园交给了集体。

 

  现在,杨在姑每周都奔波于孙子和婆婆之间,从仙桃城区到沙湖原种场,几个小时的车程,杨在姑却乐在其中:“过去我自己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现在看到儿子美满的家庭,我就满足了。”

 

  谈起过去,杨在姑语气平淡:“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都是些人之常情罢了,大家都一样。”

 

  现在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一家人的生活也在逐渐改善,即便偶尔遇到些许困难,杨在姑也总是对自己说:“那么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这又算什么,今后的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中共仙桃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28-3491094 投稿邮箱:xtwmb501@163.com

鄂ICP备17011604号-1

技术支持:中国仙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