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仙桃文明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文化 > 魅力仙桃

栀子花里的仙桃

时间:2019年06月11日 来源:仙桃日报

  我的早晨是从仙桃栀子花的清香里开始的。

  如是三天。我在那只曾伴我走过万里长江的挎包上,斜插一朵来自乡间的栀子花,从清晨即开始叩访仙桃那一片片美丽的田野。

  江汉平原对我来说,是那么熟悉和亲切。11年前,我曾在仙桃日报同仁的陪同下,造访过郑场、毛嘴、三伏潭、彭场、沔城……这多年来,往事如月夜红莲池的玉荷时常浮出心海。这次重返仙桃,排湖、沙湖、剅河、九合垸等一串难忘的地名新添在我的行走地图上。

  最早知道排湖,缘于碧野先生的名篇《静静的排湖》。因为湖水是宁静的,所以,它一直是人们远离喧嚣享受闲云野鹤般生活的所在,而明镜般镶嵌在仙桃的湖泊,实属大自然对仙桃的万般厚爱。

  在这里,我还联想起梭罗的名著湖滨散记《瓦尔登湖》。深沉静谧的湖水,天阔地远的平原,尤能引发人类对世间万物的哲思,在这个意义上,排湖也便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排湖了。

  我还想说,相对于湖泊,我同样钟情于繁星般点缀在仙桃广袤田野上的清澈池塘。

  多年以来,我走过的中国乡村农家池塘,给我的感受往往是哀伤的。乡村的生活垃圾都随意丢弃在河坡上池塘里,曾经清澈透亮、鱼儿嬉戏的池水都留给了人们的童年。今天,我游走在仙桃的田野,因为一眼眼犹如孩儿清澈的明眸的池塘而驻足而喜悦。

  这个巨变的奥秘在哪里?同行的仙桃日报记者告诉我,缘因近年推行的“一把扫帚扫到底”。这把扫帚就是请专业的公司,托管城乡的清扫保洁。

  蹲在农家的池塘边,轻撩一池碧水,怎不让人油然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想起泰戈尔笔下的诗句:“池塘涨满水,闪耀着草绿丝绸似的光泽……”

  一位发髻上斜插一朵硕大桅子花的中年农妇,在荷叶摇曳的池塘边悠闲地浣洗,玉盘似的脸庞也被池水映得波光粼粼。我忽然好想写诗。

  虽然知道水生万物,但如何也想象不到,仙桃的水竟还生长着一片森林!这个神奇的地方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梦里水乡”。

  刚入六月,大地已有了难耐的暑热,然而,走进梦里水乡的池杉树林,暑气顿消。林间百鸟啾鸣,树影婆娑,更有身著汉服的窈窕淑女从水上泛舟而过,衣袂飘飘,给人时空穿梭的美妙之感。同行的仙桃日报记者的介绍,让我把思绪定格在了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原来这片在湖北乃至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池杉林,最早出自当年的一批艰苦的建设者之手。

  我想,今天当我们漫步这梦一般的美境之中时,没有理由不怀念他们。我甚至想,如果景区能够寻访到当年的建设者们,邀请这些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重返故地,将留下多少百感交集的故事啊!                                

  六月,是桅子花开的季节,也是桃子成熟的季节。在剅河镇新场村如愿见到声名远播的“桃树大王”许先平,“大王”个头不大,却浑身充满了中国新式农民的骄傲和自信。

  媒体报道他成功培育出的“仙桃一号”,结束了江汉平原无晚熟桃的历史。就在我和许先平交谈的时候,他的桃林里坐着一位从湖南赶来的果商,焦急地等待着一筐筐鲜红的早桃装箱起运。果商说这些桃子“半路上就会被‘抢’光”。

  面对许先平,令我想起身材不高的拿破仑的宣称:我将在另一个高度征服世界。

  在江汉平原长大,种了几十年桃树的许先平未必知道拿破仑,但不妨碍他开辟自己的疆场,要种出中国最好的桃子。他还有一个梦想,把家乡剅河镇变成全国知名的桃花小镇。

  和许先平告别的时候,望着他身后的一片桃林,仿佛看见来年的桃花已经灿烂地开了,开遍他祖祖辈辈生长的田野。

  沙湖,是我在仙桃的最后一站。走进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当你站在耸立于一片绿海之上的观测站的屋脊,骤然见到芦苇横无际涯任性生长的刹那,心也像风中碧浪千顷的芦苇,浩浩荡荡。真想变成一个自由泳者,展开僵硬已久的双臂扑入这片海畅游,游到天地尽头。

  但是,此刻也有一个声音在坚定地阻止说,你就让我保持最初的宁静,用眼睛凝视我已足够,虽然已经等你很久了。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胡主任,是一位外型硬朗、性格儒雅的湿地专家,他在向我们这些来访者娓娓道来这片珍稀湿地的前世今生时,一再表示,热爱自然更要尊重自然。沙湖湿地是动植物的自由王国,生长着丰富多样的受到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应该在核心地带保持自然的原生态风貌,不受人类打扰。

  为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湿地的魅力,胡主任掌舵,一行人乘上巡视小艇,沿着清澈温凉的水道,绕着几处芦苇荡环绕一周,我们亦以这种最亲近的方式向湿地以及它的保护者致意……

  离别仙桃即将返回武汉的早晨,我特意来到仙下河河畔的体育广场,11年前,我对仙桃的采访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仙下河静静流淌,早锻炼的人们犹在,围着石桌下象棋的老伯们犹在,那条长长的曾开满紫藤花的长廊犹在,不同的是,广场周围更多的高楼拔地而起,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更现代更时尚的张力。

  在一片翠云般的树荫下,一群伴着活力四射的舞曲跳广场舞的女子吸引了我,最让我砰然心动的是,她们或乌黑或掺有银丝的发髻上都戴着一朵素雅芬芳的栀子花!发现我的镜头追逐着她们头上的栀子花,一位叫刘翠兰的大姐热情大方地向我打招呼:你喜欢,我送你几朵吧,我们仙桃人都喜欢她。

  还没待我回过神来,刘大姐已递过一捧清香袭人的花来!旁边的一位大姐则热心地将最大的一朵细心地插在我的发髻间。

  顿时,我也觉得自己也荣幸地变成一个地道的素朴清雅的仙桃女子了!

  我还忘不了,我收到的第一朵桅子花来自密塘渔村82岁的老渔民冯大爷。

  密塘渔村是排湖的一个美丽渔村,眼下变身为一座旅游新村。见到冯大爷时,他正坐在老宅的门槛上,闲适地望着小街上人来人去。小院里有一棵栀子树,繁花盛开,仿佛栖满千百只小白鸽。冯大爷挥挥曾经打渔拉网的大手对姑娘们爽快地说“喜欢,随便摘”!他是那么地善良,那么地豪气。

  今天,我头戴一朵灵气盈盈的栀子花,也把栀子花般的仙桃带走了。

  仙桃,不说再见!

(武汉晚报记者 范春歌)

中共仙桃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28-3491094 投稿邮箱:xtwmb501@163.com

鄂ICP备17011604号-1

技术支持:中国仙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