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仙桃文明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资讯 > 他山之石

“一约四会”案例丨咸宁市嘉鱼县中堡村:“三四五”模式助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时间:2022年06月30日 来源: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中堡村位于簰洲湾镇中北部,由三个自然村组成,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8000亩,人口3794人,现有党员78人,2021年人均纯收入21000元,是一个与“红”字紧密联系的村落。为弘扬抗洪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堡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移风易俗理事会作用,提炼抗洪文化元素,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打造红色中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坚持“三大举措”,建设“三宜”美丽乡村


(一)推动移风易俗,建设“宜聚”乡村


一是从“难处”干起,狠抓日常保长效。推动移风易俗最大的障碍,在于村民思想意识的滞后性,村民随意丢弃垃圾、拒绝垃圾桶在自家门前等问题根源都在此。为了改变村民旧有生活习惯,中堡村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以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村“两委”班子为主的评选小组,持续开展“嘉鱼好人、好媳妇、洁美家庭、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2021年先后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20户、最美家庭40户、好公婆10人、好媳妇10人,形成了“人人讲卫生,户户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是从“旧俗”破起,对症宣传树新风。由于农村宴请摆酒的名目繁多,在镇政府的指导下,中堡村红白理事会多元化制定宣传政策,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症下药”。暑期将《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一户,提醒高考学生家长不操办“升学宴”“谢师宴”;2020年疫情期间,村红白理事会发放《整治“人情风”劝导书》1000份,着力倡导村(居)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积极移风易俗。在村主干道、学校、人口密集处等地点悬挂或粉刷宣传标语,让狠刹人情风工作家喻户晓。 


(二)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


一是从“弱处”治起,合力攻坚见底色。由于历史原因,中堡村遗留了大量破房烂屋、破旧厕所及猪牛羊圈等。针对此类现象,中堡村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以美丽庭院、美丽家园创建工作为重点,组织村民议事会充分讨论,决定集中开展拆破拆旧行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发展融合推进。共投资300万元,拆除破旧房屋40余间,地面硬化近2000平,新建农机停放点、抗洪文化墙、抗洪雕塑群、红色村标、感恩牌等,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从“细处”抓起,多元景点促提升。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中堡村采取引导农户投资、投料、投工的形式,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同时结合现场实际边施工边设计,突出本土特色,用实用、美观的实际效果说话,用老百姓的认可度说话。实施过程中,在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的广泛宣传和积极带动下,村民积极捐赠石磙、石磨、竹子和瓦片,修建了小型广场和景点共5处,大大提升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掘清廉因子,建设“宜治”乡村


一是问政于民,“打开天窗说亮话”。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为加强村民信任,中堡村全面推行“清廉村居•村情民声面对面”村湾问政会,按照“晒廉、讲廉、议廉、评廉”的方式搭建干部群众沟通平台。村民议事会协助村委会每月针对“民情民生、工作作风、精准扶贫、村居环境建设”等问题收集村民意见,让村干部现场接受群众质询和测评,真正做到村级权利“晒”在阳光下。


二是清醒头脑,“吃水不忘挖井人”。依托本土抗洪精神,把红色廉政文化纳入村组干部、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中,创新建设“清廉小站”,由村监察站站长定期组织培训村级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并开展“责任两述”,进一步检验村级班子的履职能力和工作实绩。共开展村湾问政会14次,组织廉政培训8次,建立村级干部廉情档案10份。


二、落实“四项制度”,打造“四更”治理样板


(一)落实议事制度,文明乡风更有“规”。举行“村湾夜话”“支部主题党日”等常规性党群活动的同时,还鼓励由群众推荐退休村干、乡贤能人组成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移风易俗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采取“流动议事”的模式,不设固定时间、场所,坚持“问题不出村湾”的原则,根据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集中协商议定。目前已进行民主协商决策202次、民主管理监督3215次。

(二)落实自治制度,文明乡风更有“力”。坚持党群联动,实行包保,由党员包保村湾村民,充分发挥自治作用,形成“1+N+X”(1个村湾党支部,n个党员,x个村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村民自治体系,由村民自发制定村规民约、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增加为民服务“志愿军”队伍,五小服务队与无职党员联动,义务维护村湾治安,发挥“四小作用”(即治小乱、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打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志愿军”共计对便利店、卫生室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105次,利民助民5300余次。


(三)落实法治制度,文明乡风更有“序”。大力开展“平安建设”,实行广泛宣传与严厉打击相结合,积极开展村湾夜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深入开展“一感一度三率一评价”电话测评工作,创新开展网络评选,活动页面访问量共计1.2万人次,投票数达到3429人次。

(四)落实德治制度,文明乡风更有“魂”。充分利用“志愿汇”APP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4场次,以更大力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湖北好人”评选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群众在日常生活践行新道德、新风尚,以“绣花功夫”扮美中堡、经营中堡,为中堡注入更多的文明内涵。


三、感悟“五个诀窍”,推动“五路”齐头并进


(一)持续“稳”态势,千方百计兴产业。中堡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田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示范基地,土地总面积500亩,产值近1000万元。其中菠菜200亩,年产量160万斤,产值100万元;西瓜300亩,年产量240万斤,产值400万元。目前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带动41户贫困户增产增收


(二)增长“巧”动能,创新模式稳增收。开启“直供”模式,实现农超对接,驻扎武汉大型农贸超市,签订农产品采购协议,2021年交易金额约110万元。注重培育高质农产品,拓展海外市场,与日本建立紧密供销关系,打造中堡产业海外好口碑。


(三)累积“好”因素,全力以赴领民富。坚持把“联村兴产、带农富民”作为共同体推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联贫带贫主体,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功夫,招引农业大户到中堡村投资兴业,鼓励流转精准扶贫农户闲置地,并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共流转贫困户闲置地2000亩。引领围绕“订单式”农业服务项目,由村集体与供销商联系,获取需求意愿后,根据意愿种植高质量农产品,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建牢“实”基础,独具匠心精布局。以党建引领为主导,将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教育精品线路。打造英雄路承载英雄魂,主要展现串联“洪灾天降”“抗洪抢险”“转移群众”“幸福新生活”等故事元素的墙体彩绘,以及承载时空对话的九面道旗,由北至南展现抗洪英雄的不屈誓言,由南至北展现抗洪精神延续者的郑重诺言。转角处故事墙用八张图描绘出簰洲湾由水而兴,因水而名,弘扬抗洪精神,建强红色中堡的时间轴。线路全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浓厚红色氛围,深度还原抗洪情景,再现抗洪历史,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共计1.4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五)积蓄“新”势能,农旅结合美乡村。以农旅结合为重点,叫响“生态、红色、特色”三大品牌,开创生态田园村新格局。依托红色教育精品线路、特色农业种植等资源优势,释放旅游价值,开发“生态旅游+抗洪文化”的特色旅游项目,规划红色教育、特色采摘、休闲垂钓、特色民宿等旅游区域,全力打响中堡村旅游品牌。

中共仙桃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28-3491094 投稿邮箱:xtwmb501@163.com

鄂ICP备17011604号-1

技术支持:中国仙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