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田习姣:“筷子苗能长成参天树”
“近距离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我心潮澎湃、浑身充满力量。” 4月30日下午,在仙桃“致敬劳动者”记者见面会上,全国劳动模范田习姣分享到北京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难忘瞬间时,仍激动不已。
田习姣是仙桃市心怡家庭农场农场主、植保农艺师。25年来,她扎根绿色田野,书写奋斗故事。
田习姣(中)出席记者见面会。
将葡萄园变成百果园
田习姣曾是仙桃市陈场镇供销社的一名职工。1999年,随着供销系统改革,她下岗了。那年,她24岁。
面临从头再来的抉择,田习姣深思熟虑后,一头扎进老家的广袤田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承包了村里的40亩撂荒田。
打算盘的手拿起锄头,创业之难不言而喻。第一年种猕猴桃,颗粒无收。第二年尝试种植桃树、枣树、柿子等,只开花不结果。再后来,她摸索着种甜瓜、草莓、西瓜,都栽了跟头。
“几年下来,赚得少,赔得多。”田习姣尝过苦头,总结经验,“艺多不养家,种得杂不如种得精。”
2006年起,田习姣专攻葡萄种植,引进多个品种试种。技术搞不懂,她就啃书本,与同行交流,向能人取经,还跑到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找专家解疑释惑。
扎根土地,寒来暑往。4年后,田习姣首创适合江汉平原的葡萄种植方法——“三膜覆盖栽培法”,覆膜壮苗防冻害,错时采摘增效益,葡萄园每亩增收3000元。2012年,葡萄园亩产超1500公斤,经济收入过百万元。
年复一年的技术积累,让“弱娇女”变身“土专家”。为延长休闲农业的保鲜期,田习姣先后引进开发“红雪桃”“翠冠梨”“果冻橙”等品种,将葡萄园变成百果园,让甘甜花果四季飘香。
“土地不会说谎,你的努力,它看得见。”田习姣说。
身在果园,心向科技
2014年,田习姣申请注册“仙桃市心怡家庭农场”——像母亲呵护儿女、果树呵护果实一样,精心守护这个以女儿名字命名的美丽庭院。
农场怎样走好科技路、创新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田习姣的脑海。
2018年,田习姣投资50多万元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水、肥按需施用,定量配给,并根据墒情、土壤营养状况调节灌浇流量,自动操作,高效、省工、省料,无浪费。
身在果园,心向科技。田习姣摸索绿色种植方法,以物理、生物方式防病治虫,使用性诱素抑制杂草和害虫生长,使用糖醋液诱杀害虫等,让科研院所的专家们都刮目相看。她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家,也是国家级农科人才培训讲台上的客座教授。
江汉平原地区,桃子的采摘期短。田习姣反复试、逐个比,从几十个桃品种中遴选“红雪桃”,成功育出冬季桃,填补秋季无桃的市场空白。2019年,她又成功摸索出大棚柑橘种植技术。柑橘冬季挂果,元旦春节采摘,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开辟出新天地。
田习姣还创建“田习姣创新工作室”,致力种植绿色富硒无公害水果,推进葡萄种植与乡村旅游融合;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葡萄酒酿制坊等。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的葡萄长廊,既是景观大道,又是文化大道,每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筷子苗能长成参天树”
“栽苗一定要小心,不能伤了它的根。”平时说话干脆、做事雷厉风行的田习姣,面对慕名而来“求医问道”的同行,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耐心细致。
在陈场镇丰实垸村,村民辜爱秀家的橘园距离心怡农场有10多里路。5年来,田习姣已记不清来回跑了多少趟,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园子建设,看着果园长大、变好。
“干活不累、很自由,赚了钱、腰包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杨代章等人在心怡农场务工10多年,舍不得走。20多年来,心怡农场累计为务工村民发放工钱逾千万元。
如今,心怡农场周边已办起21个各具特色的农庄,田习姣为果农提供技术、种苗、销路等全方位支持。
田野无声,是奋斗者摧土扬沙的舞台。硕果无言,是耕耘者点土成金的犒赏。“筷子苗能长成参天树。”田习姣说,她最享受的是让每粒种子生命舒展的幸福愉悦。
未来,她将做精家庭农场,改良“果冻橙”,优化“阳光玫瑰”,带领乡亲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