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乐观给生活“调味”——九合垸“匠心厨娘”徐又枝小记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手艺精巧,与众不同。”在九合垸原种场,说起厨娘徐又枝,村民们总忍不住夸几句。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凭着勤劳的双手、厚道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手精湛的厨艺,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
今年61岁的徐又枝,个子不高,说话做事干脆利落豪爽。当她抬手牵起右胳膊的衣袖,才看到她的右手几乎完全变形,疤痕从手腕蔓延到肩头,像一道褪色的印记。
“这是跟了我一辈子的伤。”1991年,25岁的她在小女儿周岁宴上帮厨,因地面湿滑碰倒了盛满滚烫开水的大铝盆,开水从整个后背淋下来。“当时疼得喊不出声,后背和胳膊皮都烫脱了。”回忆起往事,她的声音轻了些,“住了一周院,回家躺了3个月,瘦到只有75斤,穿衣服都得让家人帮着抬胳膊。那段日子,真是熬得人想掉眼泪。”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徐又枝落下了肢体三级残疾,可她并未被击垮,反而更加坚强。2000年,为了给家里盖新房,徐又枝与丈夫踏上了前往广州、深圳的打工之路。因右手残疾,在异乡的工作中遇到了更多的艰辛与挑战,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夫妻俩省吃俭用,辛勤工作,终于还清了新房的贷款,并把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2016年,看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徐又枝动了开农家乐的心思。“我从小就爱琢磨做饭,我的蒸菜手艺,镇上餐馆的师傅都夸过。”她把自家房子收拾出5个包间,取名“徐嫂小农庄”,自己当主厨。她的拿手好菜有沔阳三蒸、藕夹、蛋饺和豆腐圆子,“客人吃的就是这种地道的家常菜”。
农庄一开张,就凭着好味道火了,很多省内外旅行团专门寻上门来吃。最忙的时候,门口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她在灶台前一站就是大半天,肩膀上搭着的白毛巾,擦汗擦得能拧出水,本就残疾的右臂因为长时间颠勺,酸得抬不起来。
那时候,村里采收西兰花的工人多,徐又枝又琢磨着做盒饭。10元一份,一荤一素,她一天能做出60多份盒饭。疫情后,因为公婆身体不好,她关掉农庄专心照顾二老生活。如今,她还经常被请去给服装厂等地做饭,锅碗瓢盆在她手里,依旧奏得出好听的“厨房交响曲”。
傍晚时分,徐又枝还会在九合垸广场上打鼓、跳广场舞。她笑着说:“生活就跟做饭一样,苦点累点不怕,多加点‘调料’——比如勤快,比如乐观,日子自然就有滋有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