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仙桃文明网 > 评论言论 > 张俊:高质量写好民生“幸福答卷”

张俊:高质量写好民生“幸福答卷”

时间:2025年11月11日 来源:  仙桃文明网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市委书记孙道军近日在调研重点民生工作时也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摒弃私心、充满爱心、保持匠心,用心用情把群众切身利益维护好、发展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看似琐碎的民生小事,实则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民生保障等方面既一脉相承,又有与时俱进的新表述与深化内容。“高质量”导向更加突出,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要求;民生建设内容更趋细化,如公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应群众热切期盼。

仙桃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工作,每年民生支出占比均保持在80%以上,持续推进“五位一圈两道两园”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可感可及。例如,构建紧密型医共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深化教联体改革,近两年新改扩建仙桃中学、朝阳三中等学校9所,有效缓解“上学难”“大班额”问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评测位居全省第一,近期成功举办2025年中韩群众体育交流活动等国际级赛会,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笔者认为,全力写好民生“幸福答卷”,需精准锚定兜住底线、保障基本、打造质量三个方向,真正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兜住底线民生,聚焦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健全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关爱服务,探索养老“五件套”模式,完善“户户走到、法警司村+、逢四说事、安幼养老”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要保障基本民生,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持续发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以基本民生的稳定供给,满足群众基础生活需求。要打造质量民生,在保障基本的基础上,推动民生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好“体育+”“文旅+”文章,举办国家龙舟赛等高水平文体赛会;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交通优化等民生工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养老、托育等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需求,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