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道情惊艳宣恩文旅节千年非遗联结两地赋能乡村振兴
金秋时节,鄂西宣恩层林尽染,文化与旅游的交融气息扑面而来。2025年11月2日,第六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宣恩县市民广场盛大启幕,来自湖北仙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沔阳道情代表性曲目《水乡仙桃我们的家》惊艳亮相,以婉转唱腔和浓郁水乡韵味,为现场千余名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盛宴,更架起江汉平原与武陵山区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乡村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当晚,宣恩县仙桃展台前,渔鼓筒敲响清脆节奏,“洪湖浪呀波连波,水乡仙桃是我家……”的悠扬旋律缓缓流淌。演唱者醇厚婉转的唱腔搭配生动肢体语言,将仙桃的稻田、荷塘、渔船等乡土元素娓娓道来,引得本地村民、游客纷纷举手机记录,不时跟着哼唱,现场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第一次听这种曲艺,旋律特别亲切,好像能看到歌词里的水乡画面。”宣恩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义杰感慨道。椒园镇村民王女士也表示,被这曲“远方的乡音”打动,直言“以后一定要去仙桃看看歌里的锦绣风光”。
此次演出团队由仙桃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沔阳道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闵明辉,沔阳小曲传承人闵桂香及仙桃市非遗保护中心演员组成。为呈现最佳效果,团队提前抵达宣恩,结合当地文化氛围调整表演细节。“沔阳道情是仙桃的文化名片,这次走进宣恩,就是想用音乐架起两地交流桥梁。”仙桃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郑军介绍,曲目融入江汉平原民俗风情,既展现仙桃生态之美,也传递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在宣恩引发的强烈共鸣,更印证了乡村文化的相通性。
作为起源于唐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曲艺,沔阳道情曾面临年轻观众流失、曲目陈旧等困境。近年来,仙桃通过在内容上创作贴近时代的新曲目、在形式上融入多元元素并借助短视频传播、在场景上推动其走进景区校园等“活态传承”举措,让千年曲艺重焕生机。如今,演出团队平均年龄大幅下降,年演出超300场,“看道情、游水乡”成为不少游客的旅行选择。
此次文旅节以“荆楚风韵·乡村有约”为主题,除沔阳道情外,还汇聚了宣恩三棒鼓、利川龙船调等多地非遗项目,同步开展农产品展销、旅游线路推介等活动。演出结束后,宣恩多家景区主动对接仙桃团队寻求长期合作,两地文旅部门还签订文旅合作框架协议,将在非遗传承、旅游互推等方面深化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