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仙桃文明网 > 魅力仙桃 > 红色电影《沃土烈焰》渔泛峰开机光影复刻沔阳“农运大王”热血传奇

红色电影《沃土烈焰》渔泛峰开机光影复刻沔阳“农运大王”热血传奇

时间:2025年11月12日 来源:  仙桃文明网

舞狮腾跃踏鼓点,采莲船摇醉秋风,主题曲声绕青砖……10月26日,仙桃郑场镇渔泛峰古村热闹非凡,红色电影《沃土烈焰》开机仪式在此温情启幕。

作为经中宣部国家电影局批准的红色主题影片,《沃土烈焰》由仙桃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湖北江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主创团队与演职人员齐聚古村,共同为这部作品按下“启动键”。

听闻影片开机,不少市民专程赶来“探班”,想第一时间见证这部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沔阳苏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背景的影片启航。

当日13时30分的渔泛老街,路侧主题道旗迎风舒展,身着年代服饰的演员步履匆匆,忙着熟悉场景;围观村民举着手机直播,想把古村的热闹分享给更多人。这座沉淀600余年岁月的古村落,此刻褪去时光的静谧,重新焕发光彩,化身天然影棚,正式揭开《沃土烈焰》的拍摄序幕。

古村入镜:复刻革命岁月

陶董古桥横卧碧波,老渔船静泊岸边,青砖黛瓦的木屋错落有致——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渔泛峰完好保留着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民居的建筑肌理与生态风貌,无需过多布景,便自带时光沉淀的厚重感。剧组仅在老街两侧悬挂起具年代感的主题道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图景便跃然眼前。青石板路上,工作人员忙着搭设备、调灯光,身着年代服饰的演员沉浸式走位,革命岁月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沃土烈焰》由广西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余斌执导,尹健、战立国、由立平、普超英、徐紫来等实力演员领衔主演。曾参与《血战台儿庄》创作的余斌坦言“与仙桃缘分深厚”,为找匹配革命年代的场景,他们跑了很多地方,最终被渔泛峰的古建筑打动。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故事,能很好地还原历史质感。

据悉,影片拍摄周期近一个月,九成取景地选自仙桃,除渔泛村主场地外,还将前往沙湖、排湖等地取景。更值得期待的是,沔阳花鼓戏、采莲船、高跷龙灯等老沔阳特色民间艺术将贯穿全片,让红色故事与地域文化深度交融。

为保障拍摄顺利,郑场镇提前清扫古街、动员群众参演、协调拍摄场景、做好后勤保障,用细致服务为影片创作保驾护航。

红脉溯源:定格“农运大王”

“我们不是在拍一部普通的电影,是在打捞一段不能被遗忘的红色记忆。”编剧刘启华的话,道出了《沃土烈焰》的创作初心。

影片聚焦的核心人物,是被毛泽东同志亲笔签批的100个著名烈士之一、被誉为“农运大王”的胡幼松。这位从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走出的革命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回到沔阳老家,散尽家产创建革命武装,发动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最终为信仰慷慨赴死。

开机前,主创及剧组人员专程前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沔阳苏区陈列馆,瞻仰8位进步青年聚首东岳庙的群雕像(1924年,以娄敏修为代表的中共沔城小组在此成立,点燃老沔阳红色火种),凭吊胡幼松烈士纪念碑。

“作为老沔阳人,我花了6年谋划筹拍这部电影,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上,曾有这样一位为穷苦大众翻身而战的英雄。”刘启华的话语里,满是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之心。

在老沔阳这片红色热土上,除胡幼松外,娄敏修、邓赤中、刘金山等青年英烈曾用生命践行信仰,贺龙元帅也曾率红军在此战斗。《沃土烈焰》将通过镜头,串联这些散落的红色记忆,让观众在光影中感受革命先辈“为理想献身”的炽热信仰。

光影赋能:激活文旅活力

“听说拍胡幼松烈士的故事,我立马就报名当群演了!”《沃土烈焰》开拍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群众参演热情高涨。渔泛峰古街里,不少村民举着手机记录拍摄瞬间,有的还主动咨询群演报名事宜——这部红色电影,不仅让古村热闹起来,更让本土红色文化走进更多人视野。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从来都是传播地域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金钥匙”。事实上,这并非仙桃第一次借影视“出圈”。

早在2009年1月13日,聚焦本土红色历史的电影《沔州烽火》(别名《沔阳风暴》)便在中国大陆上映,时隔16年,该片于今年10月22日再度登陆CCTV6,让沔阳革命故事通过国家级电影频道走进更多观众视野;近年来,仙桃不仅创作拍摄了《沔州烽火》《沔阳一九一一》《生命回归线》等反映本土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电影,还引进剧组取景拍摄大型红色经典电视剧《洪湖赤卫队》,更连续举办多届影视文化艺术节,沙湖湿地、沔阳古城、郑场渔泛峰被授予“湖北省影视创作拍摄基地”;2024年10月在沔阳小镇开机的文旅微短剧《天鹅不渝千年情》,创新性将“千里送鹅毛”典故与水乡街巷、古风建筑、“花婆说媒”民俗融合,让观众追剧时沉浸式邂逅沔风楚韵。

如今,《沃土烈焰》的开拍,再次为仙桃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当渔泛峰的青砖黛瓦、沔阳的特色民俗、英雄的红色故事通过大银幕走向全国,仙桃不仅能让更多人读懂“红色沃土”的历史厚度,更能以光影为桥,吸引更多人走进这座城市,探寻古村风情、感受文化魅力,让文旅发展的“新引擎”越转越强劲。